漫步新安江畔,流连广袤乡间,黄山的一物一景无不流溢着文化的芳香。在秀美黄山脚下,在诗意街巷周遭,更多现代的文化因子正包裹着城市乡村,散发出“灵魂”香味。
(相关资料图)
隔窗见绿、把盏听风,书香袅袅、满目美景,新安江畔的黄山新华书店“阅+”共享书店早上9时准时开门迎客。
层叠如山岚的书架,竹海造型的顶棚,粉墙黛瓦的书柜,墙面上迎客松的投影......8000平方米空间内业态丰富,声、光、电等多种表现形式融入黄山元素、中国元素,让市民在不经意间得到文化浸润。如今,这里已成为一个面向公众的新型文化空间,成为融合文化艺术、体验休闲、交流传播、创意景观于一体的文化新地标。
江对岸的黎阳老街内,一座逾百年的徽州古建筑,也力图唤醒一种全新的生活方式。
2019年,古宅保护性修复改造工程启动。2020年10月,占川书局正式对外营业,成为安徽省首个徽州文化主题图书馆,也是黄山市首家24小时图书馆。以阅读为载体,“活化”后的古宅变身一座传统与现代文化叠加、阅读与文旅功能兼具的复合型城市阅读空间,藏书总量超13000册,近500册地方文献和徽州文化类藏书。同时,运用创新“民宿+书屋”模式,实施“互联网+”“文化旅游+”计划,每年组织上百场读书沙龙、公益讲座、传统文化体验等活动,让书店成为文化交流互动平台,成为文旅融合的产物,成为诗和远方的结合点。
在乡村,书店不仅成为人们汲取知识的场所,也让人追寻着文化根脉。祁门县闪里镇桃源村古韵悠悠,挂牌运营的“上海三联书店·黄山桃源店”正逐渐成为乡村文化肌理中最活跃的细胞。
结合徽州廊桥特色创新设计,5000余册书籍涵盖50多个类别,书店对村民长年免费开放,还结合当地文化风俗,推出系列风俗展吸引游客,不仅为桃源村经济文化发展创造新契机,也完成了一次“文化+旅游+农业”的探索实践。一个僻静角落,半日忙里偷闲,足以慰藉快节奏生活里身心疲惫的都市人。
文化底蕴添底色,城乡空间在重塑。伴随城市化进程不断推进,城市公共文化设施逐渐实现了“空间转向”:
——于城市而言,它是新型城市公共文化空间的创新探索,致力于提供一种文化型的休闲方式,文化空间的多元配套在填补过去书店单一功能诉求的同时,也在以文化激活城市空间,让城市成为物质文明与精神文明协调发展的“诗意栖居地”;
——于乡村而言,在热门乡村旅游点对村内历史遗存选址改造,引入时尚业态形成复合型文化空间,售卖具有乡土气息的文创产品,举办多元文化活动持续吸引客流,可以延展当地文化内涵,形成具有影响力的文化地标,帮助乡村重新恢复活力,与当地旅游发展形成良好互动。
无论是“书店+”复合型文化空间打造城市精神地标,还是乡村书店延伸文化内涵,在为全民阅读掌起的灯光下,它们殊途同归——点亮城市生活与文化之美,增添城市发展活力,不断拓宽城市的发展路径。
近年来,我市全力推进公共文化服务高质量发展,积极探索构筑新型公共文化空间,更好满足了人民对“美好生活”的新期待。继黄山市图书馆徽文化主题分馆(占川书局)获“2021年度长三角及全国部分城市百佳公共文化空间奖”、中国图书馆学会“2021年特色阅读空间风采展示活动之文旅融合空间”等称号后,2022年长三角及全国部分城市最美公共文化空间大赛上,祁门县“桥廊:上海三联书店•黄山桃源店”获“最美公共文化空间大奖”;“南仕堂”获“百佳公共文化空间奖——美丽乡村文化空间”;“宀屋”获“百佳公共文化空间奖——基层文化空间”等荣誉。
近段时间以来,我市加快实施“双百计划”,通过盘活利用、改造提升等途径,打造百家乡村书屋、百家乡村咖啡屋,丰富市民游客乡村度假文旅体验。
拥有着“天光云影共徘徊”的绝美景致,又拥有如此多能专注感受“书卷多情似故人”阅读趣味的公共文化空间,是黄山的幸运,也是市民游客的幸运。乐享更多文化沉淀的好时光,也必将成为越来越多人在匆忙生活中寻求精神依靠时的最好选择。
无疑,未来黄山将会有更多新型公共文化空间的创新实践,有理由相信,书香四溢的黄山,将成为更多人心中的“诗与远方”。
标签: